十渡拒馬樂園龍德居內有石佛
十渡拓展培訓基地立足十渡風景區,北京陽光大本營戶外運動有限公司運營,基地是一家吃住訓一體的綜合性培訓基地-電話13716928067
拒馬樂園有座山名曰:麒麟山,山上,有一所寺廟。早先這里并不是廟,而是專為一尊形似佛像的奇石專門建造的展覽館。館下幾個山頭齊聚拒馬河,有群龍戲水之意。石佛原本在山下峭壁的石窟中存放,但石窟太小,游人進出極為不方便,石佛也有屈尊之感。后經拒馬樂園獨具心裁,將石佛請進屋后,有人提議這房子叫佛堂,也有人出主意叫奇石館,最后還是佛界一高人前來觀瞻,對此地大加贊賞并賜名龍德居,于是龍德居便叫開了。
龍德居內供奉的這尊石佛與眾不同,它并非人工所為,像極一尊佛像,不但四肢健全,且慈眉善目,胡須飄然,袒胸而立,這尊石佛被前來參觀之人傳為奇石。關于這尊石佛還有一段極為神奇的故事。
發現佛形石的是十渡的一個羊倌兒,他在放羊時不慎失足于崖下。待蘇醒后,并沒發現哪兒摔壞,四下一看,見身后有眼睛在看,石人如佛,五官手腳俱全,正慈祥的向他微笑。羊倌兒頓悟道:是佛祖保佑了我才免于此難,于是便雙膝跪地,連叩三頭拜謝。
后把石佛請回家中,逢人便講被救之事。全村人得知此事,便提議將石佛放在拒馬河畔石窟中大家供奉,也好為十渡帶來福氣。時隔不長,拒馬河山洪暴發,當洪水漲至石佛腳下時,便不再上漲,免卻了兩岸被洪水沖毀之災。由此,人們更加信奉石佛,燒香之人與日俱增。
后經十渡拒馬樂園在麒麟山上修建纜車后,在山腰的一塊避風之地建起這座石佛館,石佛移至山上后,乘纜車上山敬佛之人更是絡繹不絕。
據專家們堅定,石佛并非一塊石頭所形成,而是多塊水石和鐘乳石常年堆積而成的石佛。據考證,此石佛的形成至少需要五六萬年的時間,由于上水石毛細管吸水作用,石佛身上長滿了青苔,很像綠色衣服。其嘴眉處長出一些毛草,極像長眉和胡須。因石佛原是在懸崖峭壁之下,山上的水從石佛頭上淋下,這正是石佛形成的環境。至于他能形成人的模樣,那純粹是一種自然巧合,所以才稱得上是罕見的自然奇觀。且不說石佛是否真有靈性,單從奇石的自身價值,也應該妥善的保護起來。龍德居內香火不斷,并非是游人迷信。他們到這里燒香拜佛,求佛保佑家人或朋友平安,也是一種心靈寄托。